本报记者 郝亚娟 张荣旺 上海、北京报道 人工智能(AI)深刻影响了全球经济。从ChatGPT推出至今,美国AI资产获得全球投资人空前关注,纳指累计上涨近100%。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表示,人工智能潜力不容小觑,是提高生产力的最佳工具。据IMF研究发现,如果管理得当,人工智能有可能将世界经济增长率提高 0.8 个百分点。 展望2025年,多家机构预计,人工智能有望成为2025年资本市场的投资热点。EBC金融集团英国CEO David Barrett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2024年,与AI相关的公司无论是股价还是营收均表现较好。然而,我对下一阶段的金融发展持谨慎态度。所有这些投资都需要回报来维持,而迄今为止,耗资数十亿美元的产品在实现盈利方面遇到了困难。对于行业内许多同行来说,这正在成为一个真实的挑战。” 人工智能面临盈利难 2025贝莱德智库投资展望认为,人工智能等颠覆性趋势正在推动经济转型。资本市场尤其是私募市场,将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信证券分析团队指出,2025年料将是中国科技投资大年。2025年之后,中国AI资产的吸引力将逐渐显现,头部AI公司持续高投入、快迭代、勇于进取,有望获得稳健增长的营收乃至盈利能力,以及业绩驱动的阿尔法投资机会。头部AI公司估值相对美国可比公司具有明显比较优势,一旦美股科技股出现由CAPEX增长放缓导致的业绩和估值双重压力,中国资产吸引力将进一步显现。 对此,David Barrett认为,从金融市场视角来看,与硬件、芯片、数据中心及交付相关的公司在2024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增长。这种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是合乎逻辑的——随着认知度和需求的增长,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价值也随之增加。以英伟达(NVDA)为代表的公司成为市场的典范。但要注意的是,所有这些投资都需要回报来维持,而迄今为止,耗资数十亿美元的产品在实现盈利方面遇到了困难。对于像英伟达这样的公司来说,这并不是一个“眼下”的问题,对于行业内许多同行来说,这正在成为一个真实的挑战。 从产业视角来看,David Barrett分析,人工智能工具对全球产业具有巨大的潜力。任务自动化、供应链管理、复杂数据处理和客户交互等领域都在利用人工智能来降低成本并改善用户体验。目前的挑战在于实施成本较高,并且如何从客户中收回这些成本仍是一个难题。 人工智能如何盈利以及产出能否覆盖成本是业内关注的话题。David Barrett也提到,许多基础产品过早推向市场,行业对参与人工智能的争夺已经超越了产品质量和与普通大众的相关性。对普通用户来说,人工智能目前更多地被用作类似高级版谷歌的工具。要实现盈利,人工智能需要开发更多能够推动大规模采用的产品,从而为收费创造可能性。 市场尚不成熟 IDC最新发布的The Global Impac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n the Economy and Jobs的报告预测,到2030年,为采用人工智能(AI)、在现有业务运营中使用AI以及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服务等业务支出,将累计产生19.9万亿美元的全球经济影响,到2030年将推动全球GDP的3.5%。 市场对人工智能充满期待,但其潜在问题同样值得关注。 “许多向公众提供的人工智能工具尚未完全开发成熟,很多挑战在行业发展过程中逐步显现。具体看,数据和隐私将成为一个真正的争论焦点,人工智能模型需要访问海量数据来开发,这引发了关于数据归属、用途和存储地点的重大争议;此外,由于人工智能输入的数据来源问题,我们看到许多偏见、透明性和问责性方面的案例;另一个重大的社会担忧是技术可能导致的工作岗位流失。许多人认为,主要从事例行任务、制造业和基础服务提供的工人可能面临机器取代的威胁,从而引发大规模失业。”David Barrett说。 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朱霖潮也表示,数据来源、隐私与安全问题是当前监管的核心。像OpenAI的某些功能曾因涉嫌使用创作者未经授权的数据而被起诉。这类事件表明,训练AI模型所用的数据必须具备合法性与透明性。在数据隐私方面,确保用户数据不被滥用,同时制定清晰的法律框架保护数据所有者的权益。 除了数据方面,监管还要关注模型的安全性与合规性。朱霖潮指出,AI模型的开发和应用需符合国家标准和社会价值观,尤其是在以下方面:内容可控性,防止AI生成有害、违法或违背伦理的内容,如煽动性言论或虚假信息;符合法规,确保模型在国内的适配性,遵循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以及避免输出违背社会价值观的内容。 (编辑:朱紫云 审核:何莎莎 校对:颜京宁) |
19款电子扎带
电路板识别电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