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2日,Stable Diffusion正式发布,两个月SD1.5模型发布,文生图和图生图两种模式让天马行空的想象具象化,让设计师直呼要失业了。 2022年11月30日,OpenAI的GPT3.5大模型发布,瞬间引爆AI市场热情,可联想上下文的对话式AI引发全球追捧,半年后中国国内类似的应用密集发布,这里我就不一一点名了,懂的都懂。 2025年1月20日,开源模型DeepSeek-R1发布,点燃了中国AI市场的热情,同时让大洋彼岸的美国震惊。 从2022年到如今的2025年,两年多的时间里AI市场蓬勃发展,从美国一枝独秀到中美两国争雄,中美两国在AI领域激烈厮杀,美国仍处于领先地位,咱们中国起步晚些,不过也略有一战之力,虽然败多胜少,勉勉强强能够跟上领跑者的脚步。 不过除了中美两国,再看欧洲,就像是这场热闹派对中的一位沉默者,当中美在AI赛道上你追我赶,不断有重大突破的时候,欧洲却仿佛被绊住了脚步逐渐掉队。曾几何时欧洲在科技领域也是有着辉煌的历史,两次工业革命的火种在这里点燃,一度引领着世界的发展,然而如今欧洲就像是步入老年时代,总有点力不从心的感觉。至于剩下的国家,那就不是掉队了,根本就是在观众席上,连下场的资格都没有。 这种中美竞争,欧洲掉队,其他国家观望的局面,背后到底是何原因造成的呢?而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光有现代政治经济的分析,可不够,必须拉长时间线,从历史的长河中找寻历次工业革命的发展线索,如此才能有广度,才能剥开时代的迷雾看清事物的真相。 都说读史明智,今天咱们就从历史的角度来一起看看,这背后的决定因素,揭开幕布,看看谁才是隐藏幕后的超级英雄! 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在英国席卷开来。那时候的英国,政治上经历了光荣革命、扼杀了封建君主势力的复辟,资本主义发展在政治上已经扫清了障碍。那时候的英国,全国人口600万左右,集中生活在英伦三岛上。 英国的资本家们为了追逐利益,发动圈地运动,通过暴力剥夺农民的土地,将土地集中到少数人手中,逼迫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走进工厂,为工厂主带去源源不断的利润,这其中包括大量童工。 实际上,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品早在之前已经在中国已有雏形,可是为什么第一次工业革命能在英国爆发?而不是体量更大的欧洲大陆或者中华大地爆发,就是英国资本家们够狠心,中国地主们也会兼并土地,农民忍无可忍便会揭竿而起,换个王朝重新开局。 有了足够的工人便能生产足够多的产品,有了产品还要能够销售出去变成实实在在的利润,整个商品流程才算是结束。想要销售,还要有足够的市场规模,而恰好英国在市场规模上占据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18世纪的英国正处于巅峰,殖民地遍布全球,从北美洲的加拿大到亚洲的印度,从非洲的南非到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到处都有英国的身影,号称日不落帝国。这些殖民地不仅为英国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还为英国的工业产品提供了广阔的销售市场。英国的纺织品、机械制品等源源不断地运往殖民地,满足了当地人们的需求,同时也为英国带来了巨额的财富。这种庞大的市场需求,极大地刺激了英国工业的发展,促使企业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与此同时,为了保证英国本土利益,英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要求殖民地只能与本土交易,严格管控市场走向,确保财富始终流向英国本土,如此之下,英国初步建立起殖民地-本土交易市场,这个市场统一使用英国货币,统一关税,正是由于拥有了这样庞大的人口规模和广阔的市场规模,英国才能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拔得头筹,也让英国的工业体系逐渐完善,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家。 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时光流转,来到了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号角在世界吹响。这一次,美国凭借着自身独特的优势,迅速崛起成为了工业革命的新领军者。 19世纪初期,美国人口大约500万左右,然而到了19世纪末,美国人口飙升到了7600万左右。人口的快速增长,为美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广阔的消费市场。大量的移民从欧洲、亚洲等地涌入美国,他们带来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先进的技术、文化,为美国的工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869年全长3000多公里横贯整个北美大陆的太平洋铁路通车运行,美国东部西部之间的联系被打通,美国的经济运行成东部一块西部一块被整合成为一个整体,美国地缘优势上的东西两大洋从太平洋铁路开通的这一刻开始真正意义上成为地缘优势,而不是纸面数据。 美国的国内市场初步整合,作为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庞大的国内市场,这才是让美国爆发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在电力、汽车、石油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电灯、电话、电动机等一系列电气设备的发明和应用,使得工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人们的生活也变得更加便捷。美国的汽车工业更是发展迅猛,福特汽车公司通过创新的生产方式:流水线生产,大大提高了汽车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得汽车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美国也因此成为了车轮上的国家。 美国借助第二次工业革命积累的优势,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最终取代英国成为新的世界霸主。 第三次工业革命:美国20世纪50年代,第三次工业革命以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革命拉开了帷幕,在这次工业革命中,人口规模和市场规模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过这一次需要的是高素质的研发人才。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发展,高素质的人才成为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各国纷纷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培养了大量的科技人才。以美国为例,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高等教育体系,每年都有大量的理工科毕业生进入科研机构和企业,为美国的科技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同时,美国还吸引了全球各地的优秀人才,这些人才汇聚在美国,形成了强大的科研创新力量。 二战之后,欧洲被打成了一片废墟,美国顺理成章接过英国的霸主地位,在美国的主导下,资本主义世界的全球协作体系逐步形成,经济全球化成为大趋势,美国产品得以畅销全世界,在全球资本主义市场的支撑下,美国本土企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微软、英特尔、苹果等科技巨头,正是抓住了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推出创新产品,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AI革命的前提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历史上三次工业革命,引爆的前提,一个是统一而庞大的市场规模,另一个是庞大的人口规模,而且随着工业革命的不断推进,这个人口规模还要求着庞大的高质量研发人口,庞大的人口提供了技术的研发进步,也同时提供着市场消费,正向循环的不断刺激下,新技术才能不断涌现,从而突破奇点,引爆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爆发在600万人口的英伦三岛,其次是2000万的法兰西,成就了英国的日不落帝国和庞大殖民地的法国,第二次工业革命首先爆发在7000多万美国本土,其次是4000万人口的德国,成就美国第二任世界霸主之位,成就德国两次挑起世界大战的底气。第三次工业革命爆发在拥有2亿人口的美国,稳固了美国的霸主地位。欲争霸主之位,先夺工业革命的先机! 而这些也正是欧洲在AI竞争中掉队的原因,没了争霸的雄心,也没有可以引爆工业革命的先决条件。前三次工业革命所要求的人口规模逐步递增,到第三次工业革命所需要的人口必然以亿起步,欧洲总人口约7.5亿,看起来是足够的,可却分散在44个国家,人口最多的俄罗斯深陷地缘政治危机,英法德三国人口都不过亿,且欧洲各国有着自己的文化、政治,虽有欧盟却无法统一整个欧洲市场,一盘散沙之下如何形成合力?这种碎片化,就像是一道道无形的屏障,阻碍了欧洲AI市场的整合与发展。 AI想要发展,首先是要提供干净的高质量数据,数据怎么产生?人来创造!美国可以收集全世界的英文数据为己所用,中国靠着庞大且统一的中国市场也能收集到足够的中文数据量,这些是欧洲国家所不具备的。人口规模决定市场规模,市场规模又决定技术发展的高度,没有统一市场的欧洲上限已经注定,注定只能掉队! 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就只能观望了,日韩由于经济实力或许还能陪跑一段路,可也注定走不远,因为其本身的市场规模太小了,一次押错宝,足以让一个国家很长时间半身不遂,还不如等尘埃落定,直接拿来主义,这就是小国的无奈,也是如今的科技迅猛发展,其研发成本太过高昂所致,巨额的投入,长期不见结果的等待,小国赌不起这样的国运!可没有国家巨量的先期投入进来,企业根本无法开展起有效的研究,更遑论发布划时代的作品! 终章人口规模和市场规模,这两个看似平常的要素,在工业革命的进程中,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像是隐藏在幕后的 “超级英雄”,默默推动着历史的巨轮滚滚向前。它们不仅是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础,更是决定一个国家在科技竞争中能否占据优势的关键力量。 我始终认为人才是时代发展最核心的推动力,人口优势是一个国家最大的优势,有了人国家才有希望,人才能创造一切。当然这里就有人会反驳我,AI的出现让越来越多的人失业,人口优势变得不那么重要,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下期继续谈谈这个问题。 |
19款电子扎带
电路板识别电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