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场荒诞的客服遭遇某 SaaS 公司用户试图取消闲置一年多的订阅服务时,遭遇了当代数字荒诞剧:取消按钮形同虚设,客服声称”系统不稳定无法操作”,甚至被告知”财务部门不在工作时间办公”。这场令人啼笑皆非的交互背后,折射出一个残酷现实——当人类选择敷衍塞责时,AI 反而可能成为更优解。 在电商客服领域,Gorgias 的 AI 智能体已在 2 万家店铺上岗。虽然它从未被评为”最佳客服”,但总能稳居前 10%。这恰恰揭示了 AI 革命的底层逻辑:不是替代顶尖人才,而是抹平长尾低效。 02 ToB 战场:AI 的攻守之道优势阵地
现实瓶颈
03 普通人的破局三定律① 专业护城河法则 在医疗诊断、法律咨询等垂直领域,初级从业者的”知识搬运”工作会被 AI 取代。但顶尖专家与 AI 协作的诊断准确率已超单独作业的人类医生。未来价值公式=行业 know-how 深度 ×AI 工具链掌控度。 ② 创造力溢价理论 当 AI 能自动生成 80 分的营销方案,真正的战场转向:如何设计让 AI 持续产出优质方案的 prompt?怎样在 AI 方案基础上做出 120 分的创意跃迁?这要求从业者从”执行者”转型为”AI 策展人”。 ③ 人性化服务壁垒 某奢侈品电商将 AI 客服应答时长压缩至 3 秒内,但 VIP 客户专享的”真人情感顾问”服务费暴涨 300%。在机器擅长领域追求极致效率,在人性专属领域打造稀缺体验,正在成为新的商业范式。 04 AI 时代的幸存者偏差作为见证过三次技术浪潮的产品人,我发现一个反直觉现象:每次技术革命淘汰的从来不是某个岗位,而是特定维度的能力组合。当客服岗位消失时,”需求洞察+流程设计+AI 训练师”的新岗位却在诞生。 最危险的从来不是 AI 本身,而是用 19 世纪的管理思维运营 21 世纪的生产力工具。那些强制员工背诵话术手册的企业,终将被能用自然语言训练 AI 的竞争对手淘汰。 作者:爱撸猫的产品仔;公众号:爱撸猫的产品仔 本文由 @吸猫狂魔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