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凯对自动驾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时间表——在接下来的十年内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技术革新。然而,这并非仅仅依靠现有的技术就能轻易达成的目标。 当前的技术挑战主要集中在如何让自动驾驶系统无限趋近甚至超越人类驾驶员的能力。特斯拉的FSD和小马智行是两种不同的探索路径:前者致力于通过不断优化端到端模型来接近L3水平,后者则专注于Robotaxi模式的迭代精进以实现L4级别的全自动化驾驶。 然而,技术进步并非唯一的障碍。楼天成曾指出,“迎难而上”而非“知难而退”的策略更适用于L4级自动驾驶系统,这种情况下AI必须具备独立判断和决策的能力,而不依赖于人类驾驶员干预,这无疑对AI的智能程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以特斯拉为例,在数千英里的测试里程中,FSD仅出现一次需要人工干预的情况。然而,如何快速准确地评估新模型是否更优成为一大难题。随着技术不断进步,系统越来越接近完全自动驾驶的目标时,问题反而会变得愈发复杂和难以解决。 另外,人类的信任也是实现全面无人驾驶的关键障碍之一。据数据显示,即便在当前L2级别的辅助驾驶阶段,安全事故发生率仍远低于全职人类驾驶员的水平。然而,在Robotaxi模式下,同样的事故却可能成为企业的致命打击因素。 对于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前景而言,关键在于能否找到一条既能不断推进技术进步又能逐步获得公众信任的道路。这不仅需要技术上的不断创新突破,更需要社会、伦理和法律层面的支持与认可。 余凯所设想的十年之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未来几年内能够出现类似当下AI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技术革新,并且能够在实际应用中持续积累人类的信任和支持。否则,即使技术进步再快也无法真正实现无人自动驾驶的大规模商业化推广。\n\n 总之,在通往完全无人驾驶的路上,除了技术和科学上的挑战,还需要跨越一道更为艰难的“信任之门”。面对未来,每一个参与这场竞赛的企业都需谨慎选择前行的道路,既要勇敢探索未知的技术边界,又要小心翼翼地维护着人类的信任桥梁。 |
19款电子扎带
电路板识别电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