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智能汽车管理新规出台,自动驾驶技术终于有规矩了

2025-3-4 09:2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38| 评论: 0
摘要: 智能驾驶该立规矩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突飞猛进,但安全、隐私、责任认定及车企宣传话术等问题也随之暴露。自动驾驶技术是新能源汽车未来竞争力的最亮点,市场秩序规范、消费者权益保障也决不能落后。《智能汽车管理新规 ...

智能驾驶该立规矩了

新能源汽车市场突飞猛进,但安全、隐私、责任认定及车企宣传话术等问题也随之暴露。自动驾驶技术是新能源汽车未来竞争力的最亮点,市场秩序规范、消费者权益保障也决不能落后。《智能汽车管理新规》出台,为自动驾驶技术划出了一道明确的安全红线,应该说这个规矩来得很及时。



智能汽车管理新规出台,自动驾驶技术终于有规矩了

一、新规出台的背景与目的

近年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份额已过半,L2辅助驾驶功能在新车中的渗透率已接近60%。但随着行业急速扩张,也出现了L2和L3智能驾驶分级标准不清晰、责任划分不明、安全措施不足等问题。更有甚者,车企宣传时随意夸大,对很多问题、隐患,车企通过不明确告知内容的OTA暗箱操作解决等,更是搅乱了市场秩序。新规旨在落实车企的产品质量和安全主体责任,加强产品准入和召回管理,规范OTA升级活动,确保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性。

二、聚焦三级风险管控链:新规的核心点

1. 功能边界的量化

新规要求车辆必须验证对道路类型、天气条件等11类运行域的响应能力,并在探测到超出设计运行域时,在0.8秒内启动声光警示,若驾驶员未在8秒内接管,系统须在10秒内完成紧急停车。这不仅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也终结了一些车企将L2系统夸大为“准L3”的营销手段。

2. 数据黑匣子的87项参数

所有智能汽车需配备记录功能激活前30秒至失效后5分钟的数据记录装置,涵盖方向盘扭矩、驾驶员眼球追踪坐标等87项参数。这些详细数据足以还原事故全过程,甚至能判断驾驶员是否在操作中分心。

之前就有多起智驾纠纷,在数据保存、场景还原上出现过争议。消费者认为车企拿走甚至篡改数据,而车企也有埋怨驾驶人没有说实话。有了这个黑匣子新规,这些争议就不复存在了。

3. OTA升级的双重验证测试

针对有些车企的先推送后召回策略,新规要求在OTA升级前进行双重验证测试,即随机抽取用户车辆验证系统稳定性。数据显示,2024年62%的车辆缺陷通过OTA修复,新规将杜绝这种“数字创可贴”式的修补方式。这将大大有利于督促车企负起责任来,尽快公开、透明的解决各种已发现的安全问题。


智能汽车管理新规出台,自动驾驶技术终于有规矩了

三、新规对行业的深远影响

1. 技术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新规促使车企加大技术研发、安全测试及产品准入投入,确保符合监管要求。市场上将出现一轮洗牌,那些无法满足新规要求的车企可能被淘汰。同时,新规也将推动技术不断创新升级,提升消费者的信任度,促进市场需求增长。

2. 这场监管革命会重构智能汽车产业格局

- 技术路线的进一步考验:新规对视觉方案提出严格规范,要求泊车辅助系统实时检测15米半径内的动态障碍物,并减速至少50%。某采用纯视觉方案的车企测试显示,其系统在暴雨天气下识别突然出现的儿童模型成功率仅67%,远低于激光雷达方案的92%。新要求显然把安全、谨慎放在了第一位。

- 营销话术的"102条军规":新规明文禁用“自动驾驶”、“解放双手”等102个诱导性词汇,强制要求所有宣传视频中,驾驶员脱手画面不得超过总时长10%,且必须叠加24号字体的危险提示。某车企宣传视频中“解放双手”的镜头从32秒压缩至3秒,并全程叠加“请随时准备接管”的警示标语,新规作用已开始显现。这个规矩来的真是太及时了,现在的宣传已经要吹到天上去了。以后滥用高端、高阶、智能等新词的夸大宣传,必定能有效遏制。


智能汽车管理新规出台,自动驾驶技术终于有规矩了

- 产业链的可控:新规要求控制算法在国内完成车规级认证,这不只是对本土企业的支持,更是对安全隐患的强力监督,极有必要。

四、未来展望:打造一个更加安全、便捷的智能驾驶时代

随着技术进步和法规完善,自动驾驶汽车将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选择之一。综上所述,新规不仅为自动驾驶技术划出了鲜明的安全红线,也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行业无序竞争的乱象,将由此终结。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关注我们:东远物联

抖音

微信咨询

咨询电话:

199-2833-9866

D-Think | 广州东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白云区北太路1633号广州民营科技园科创中心2栋16楼

电话:+86 020-87227952 Email:iot@D-Think.cn

Copyright  ©2020  东远科技  粤ICP备2024254589号

免责申明:部分图文表述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