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AI狂飙时代,我们会被淘汰吗?一个媒体人的观察与思考

2025-3-9 10:4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14| 评论: 0
摘要: 最近打开手机,满屏都是DeepSeek和Manus的消息。朋友圈里有人焦虑“饭碗不保”,也有人高呼“拥抱未来”。作为一名在媒体行业摸爬滚打三十多年的老兵,想和大家掏心窝子聊聊:AI跑得这么快,我们普通人到底该怎么跟 ...

最近打开手机,满屏都是DeepSeek和Manus的消息。朋友圈里有人焦虑“饭碗不保”,也有人高呼“拥抱未来”。作为一名在媒体行业摸爬滚打三十多年的老兵,想和大家掏心窝子聊聊:AI跑得这么快,我们普通人到底该怎么跟上?


AI狂飙时代,我们会被淘汰吗?一个媒体人的观察与思考


一、技术革命呼啸而来,这次真的不一样

“最近试用了几款AI工具,确实被震撼到了!”比如DeepSeek,我让它分析一篇国际新闻的评论框架,不到十秒就列好了逻辑链,甚至能预判读者的情绪反应。再比如刚刷屏的Manus,听说能帮用户筛选简历、分析股票,甚至自主完成任务——这哪里是工具?简直像个“数字管家”。

但技术狂飙的背后,争议从未停歇。有人说AI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也有人嘲讽它是“泡沫化的资本游戏”。我觉得,这次技术浪潮的独特性在于两点:

  1. 渗透速度远超预期。从ChatGPT到DeepSeek,再到Manus,迭代周期以月计算,连我这个“老媒体人”都感到应接不暇。
  2. 颠覆性从虚拟走向实体。过去AI多在数据领域发力,如今Manus这类智能体已能直接输出“行动结果”,甚至替代部分人力劳动。

全国政协委员冯远征提到,AI生成的剧本“严谨却缺温度”,这话说到点子上了。技术再强,终究是工具;但工具的边界一旦突破,人与机器的关系必然重构。


AI狂飙时代,我们会被淘汰吗?一个媒体人的观察与思考


二、饭碗会被抢走?先看清AI的“矛与盾”

“同行们最近有点慌。”一位年轻记者问我:“AI写稿又快又准,我们会不会失业?”我的回答是:淘汰你的不是AI,而是不会用AI的人

看看现实案例:

  • 媒体行业:AI能快速整理资料、核查事实,甚至生成初稿,但深度调查、现场采访、价值观判断仍需人类主导。
  • 制造业:全国人大代表李东林提到,AI正在重塑高技能人才需求,但“机器换人”的同时也催生了智能运维、算法优化等新岗位。
  • 影视行业:甄子丹说“AI是冲击更是进步”,这话深以为然。AI能做特效、剪片子,但导演的创意、演员的情感演绎,仍是不可替代的核心。

不过,危机感并非杞人忧天。全国政协委员吴杰庄提醒:“若仅停留在机械劳动层面,部分岗位必然边缘化。”再加一句:未来十年,职场分化将加剧——善用AI者升维,抗拒变革者淘汰


AI狂飙时代,我们会被淘汰吗?一个媒体人的观察与思考


三、武汉光谷的启示:中国AI如何突围?

Manus的爆火让我想起一个细节:其创始人肖弘是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生,研发团队扎根武汉光谷。这座“中国光谷”正成为AI创新的热土,背后离不开两个关键词:

  1. 产学研融合。华科教授韩民春建议,高校与企业需联手培养“人工智能+战略性新兴人才”,这正是中国突破技术卡脖子的关键。
  2. 青年力量崛起。Manus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印证了大会发言人娄勤俭的话:“中青年主创团队正挑起中国科技事业的大梁!”

中国需要更多“硬核创新”。从DeepSeek到Manus,我们看到了本土企业的突围——不盲目追随西方技术路线,而是聚焦实际场景,用“解决问题”的能力赢得市场。


四、普通人如何不掉队?三条实用建议

面对AI浪潮,焦虑无用,行动才是解药。结合自身观察,给大伙儿支几招:

  1. 升级认知,拥抱“AI思维” 全国人大代表刘庆峰说得好:“AI技能是未来公民必备能力。” 别被技术术语吓倒,先从基础学起。比如用DeepSeek查资料、用Manus管理日程,工具越用越顺手。
  2. 找准定位,强化“人类优势” AI擅长标准化工作,但创造力、共情力、决策力仍是人类“护城河”。冯远征感慨“AI剧本缺温度”,恰恰说明艺术需要灵魂,而灵魂无法被算法复制。
  3. 保持弹性,适应“终身学习” 90后人大代表沈燕芬说:“驯服烈马需要高超骑手。”未来职业生命周期将缩短,跨领域学习、快速迭代能力比单一技能更重要。

AI狂飙时代,我们会被淘汰吗?一个媒体人的观察与思考


五、心里话:AI时代,信心比黄金珍贵

有人问:“AI这么强,人类还有价值吗?”答案是:技术越发达,越需要人性的温度

举个例子:疫情期间,武汉社区工作者用AI排查居民需求,但送菜上门时的叮嘱、隔离期间的心理疏导,终究要靠人与人的连接。再比如,Manus能分析股票数据,但投资决策仍需结合经验、直觉甚至家国情怀——这些都不是代码能计算的。

全国两会热议“人工智能+”,特别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的提法:“激发创新活力,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结合。”这释放了一个清晰信号:中国既要抢占技术高地,也要避免“为AI而AI”,牢牢锚定“为人服务”的初心。


AI狂飙时代,我们会被淘汰吗?一个媒体人的观察与思考


AI狂飙的时代,有人看到威胁,有人看到机遇。我想说:历史从未淘汰主动求变的人。从工业革命到信息革命,人类始终是技术的驾驭者。今天,我们面对AI,与其恐惧“被取代”,不如思考“如何借力”——用工具解放双手,用智慧点亮未来。

最后,借用DeepSeek的一句话与各位共勉:“AI不仅是技术革命,更是思维方式的转变。你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关注我们:东远物联

抖音

微信咨询

咨询电话:

199-2833-9866

D-Think | 广州东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白云区北太路1633号广州民营科技园科创中心2栋16楼

电话:+86 020-87227952 Email:iot@D-Think.cn

Copyright  ©2020  东远科技  粤ICP备2024254589号

免责申明:部分图文表述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