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I 智能体的本质定义AI 智能体 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高级形态,能够感知环境、做出决策并采取行动,以实现特定目标。融合大语言模型(LLM)、强化学习、多模态交互,能够在复杂场景中独立完成目标,成为人类在数字化时代的 “超级助手”。 即AI智能体的核心三要素:自主决策、环境交互、持续学习。 AI 智能体和传统 AI 工具,比如 ChatGPT 与客服机器人,有什么区别呢 举个例子:
爆火的Manus也是如此,以筛选简历为例,Manus会首先自动理解需要解压打包文件这一隐藏指令,自主完成解压缩,并逐一浏览15份简历,同时记录其中的重要信息。最终,Manus不仅会生成自动排名建议,还会根据工作经验等重要维度,将候选人分为不同等级,提供全面且有条理的筛选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无需用户进行额外的提示或干预,便能够自主地完成整个筛选流程。 二、技术原理与架构解析AI智能体的底层原理可以划分为感知、决策、执行、学习四个部分。 感知模块:相当于人类的五官,收集信息。功能:AI Agent需要先“看到”和“听懂”周围的信息。 比如:它用摄像头看到冰箱空了(图像识别),听到你说“我想吃披萨”(语音识别),或者读取你手机里的外卖App数据(数据处理)。 决策模块:相当于人类的大脑,分析问题并做决定。功能:机器人根据收集的信息,思考该做什么。 比如:它会想:“冰箱没食材了,主人说要吃披萨,现在下午6点最适合点外卖。预算50元,选哪家店?” 背后的技术:
执行模块:相当于人类的手和嘴,完成具体动作。功能:把决定变成实际行动。 比如:自动打开外卖App,选择披萨店,下单付款,并通知你“30分钟后送达”。 学习模块:代表越用越聪明关键:机器人不是一次就完美的,它会从错误中学习。 比如:第一次点了小份披萨你不够吃,下次它就改点大份;发现你周末爱吃炸鸡,它会主动推荐。 技术核心:通过大量数据训练(像刷题),不断优化自己的决策逻辑。 举个例子:自动驾驶汽车
所以就AI Agent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算法,而是复杂的结合了多种算法。
三、典型应用场景与产品形态行业解决方案1、制造业 设备预测性维护(结合 IoT 数据):在设备上安装各类 IoT 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振动传感器等,收集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实时数据。AI 智能体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建立设备健康模型。根据设备的历史运行数据和故障数据,智能体可以预测设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出现的故障。 2、政务领域 政策解读智能助手(知识图谱构建):构建政策知识图谱,AI 智能体将各类政策法规、政策目标、适用对象、办理流程等信息进行结构化整合。当公众咨询政策相关问题时,智能体利用NLP理解问题,在知识图谱中快速检索和推理,给出准确、详细的政策解读。 产品形态创新1、垂直领域智能体(如法律文书生成) 垂直领域的 AI 智能体对海量法律条文、案例以及各类法律文书模板的学习,掌握法律文书的写作规范和逻辑。当用户输入案件相关信息,如合同纠纷的具体情况、当事人信息等,自动生成符合法律规范的起诉状、答辩状等法律文书。 2、跨平台智能体(微信 / 钉钉多端协同) 以微信和钉钉为例,智能体在不同平台上保持统一的功能和服务。用户在微信上向智能体发起查询任务,如查询项目进度,智能体获取信息后,利用其跨平台通信能力,在钉钉的项目管理系统中获取数据,并将结果反馈给微信端的用户。 3、硬件集成智能体(智能音箱 + 家庭服务) 智能音箱可以集成 AI 智能体,通过语音识别技术接收家庭成员的指令,如 “打开客厅灯光”“播放音乐” ,控制智能灯具、音响等硬件设备。智能体还能与其他智能家居设备联动,根据环境传感器数据自动调节室内温度、湿度。 本文由 @思睿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