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自网络) AI究竟是威胁还是希望?本文跳出“控制论”陷阱,直指核心:算法模型、认知关联与大数据算力——解放人类脑力,却暴露致命局限:能赢棋却不懂情感,精计算却无美感。技术将世界压缩为可计算的“对象”,消解神秘与敬畏。真正的危机是人类陷入技术理性的“座架”,遗忘与世界的诗意共生。 AI如镜:既照见人类智慧的边界,更凸显情感、创造与意义追问的不可替代。哲学家早已启示:“存在的意义永在遮蔽中,但追问即是光明。” 与其恐惧被取代,不如借AI重拾人之根本——文明的火种,终将绽放在算法无法抵达的星空之下。 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文明正面临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头,与其追问“我们能否控制AI”,不如追问“AI技术的本质是什么”。 AI首先是一种技术,而作为一种技术,它仍然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工具,或者说,像以往人类发明的其他技术一样,只是人体器官的延伸罢了。但是,与以往的技术不同的是,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技术更多地是促进了人类体力劳动的解放,而AI技术则更多地是促进了人类脑力劳动的解放。自从AI技术问世以来,我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仅仅拥有自然禀赋的有限的人类智慧,我们的惊异之感和自由的想象力正在促使我们想要创造出与我们人类同样聪明、甚至更胜一筹的智能机器人。而且事实上,智能机器人的出现也的确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人类自然禀赋的有限性和先天不足。现在看来,无论是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力,还是对数据的收集和计算能力,人类的认识力和判断力都无法与智能机器人相比。 但这是否就意味着,智能机器人在未来就能完全超越人类智慧呢?我的回答是否定的!众所周知,AI技术归根结底离不开三个核心要素:感知算法的突破、认知科学的启发和大数据计算力的提升。首先,AI技术的感知算法无非是模仿人类感知周围世界的方式而建构起来的一个具备类似人类感知能力的数学模型或者感知器。这一思路可以说启发了无数计算机科学家,并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算法,让机器拥有了自身近乎神奇的感知和分析能力。其次,AI技术的突破也离不开认知科学的启发。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关注人类的大脑,并通过对人类大脑的研究揭示我们对周围世界进行感知时所拥有的惊人深度和复杂性,AI技术的突破恰恰就在于建立起了感知器与周围世界之间的意向关联。最后,AI技术的关键要素毫无疑问是其强大的运算能力,而数据又是让神经网络等高容量算法真正强大起来的关键。这个理念让神经网络焕发新生,从而开启了利用海量数据来推动AI技术的快速发展,也成为如今人们所说的AI规模定律的组成部分。 由此可见,AI技术所取得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与我们对人类自身的研究密不可分的,正是人类自身所拥有的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力、认知力和计算力,才开启了AI技术的飞速发展。虽然在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力、认知力和计算力方面,人类的能力远不及智能机器人,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智能机器人也有它自身的局限性。虽然智能机器人拥有强大的感知力、认知力和计算力,但它与周围世界之间的意向关系毕竟是基于一定的数学模型,在本质上根本无法与人类对周围世界的意向性关系相提并论。比如,正常情况下,人类与AI下围棋,永远无法击败AI,但是,通过人类与AI下出的围棋棋谱,我们不难发现,AI下出的每一个棋子,其最终目标都是为了赢棋,而体会不到人类棋手内心的真实感受和微妙的情感变化,也不会考虑下出的棋是否具有真正的美感。 因此,我们在追问AI技术的本质时,就不能仅仅停留在作为人类工具的技术这一个维度上,除了作为人类与周围世界打交道的工具之外,AI也是我们获取真理、解除遮蔽的一种方式。就人的本质而言,人本身就是一种在世界中的存在,用马克思的话说,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就意味着,自从有了人类以来,就不得不与周围世界打交道,不仅与自然界打交道,而且还要与他人打交道。这种人与世界打交道的过程既是人的实际生存过程,也是人类获取真理、解除遮蔽的过程。在广泛的意义上,人类获取真理、解除遮蔽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神话、诗歌、语言、科学技术、哲学等。包括AI技术在内的所有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总是把世界当作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来观察它、谈论它、验证它。在这种观察、谈论和验证的过程中,科学技术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和定理就像是一个固定的座架,试图将全部对象世界都纳入其中,供其摆置、定造、算计、生产和消费等,在这个座架中,世界已不再是与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周遭世界,而是供人们不断研究、规划、定造和改造的对象。在以科学技术这种方式与世界打交道的过程中,虽然大大地加速了人类对周围世界的了解和认识,提高了我们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但同时也让我们人类失去了许多,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世界对我们来说已失去了许多的神秘感和敬畏感。原因何在呢?我认为原因就在于,人们过分夸大了技术理性的工具化功能,而忽视或遗忘了我们人类与世界亲密接触的感觉,遗忘了世界的意义之谜。 所以,当我们今天面对一个接一个的AI技术扑面而来时,当我们面对形形色色的智能机器人、DeepArt、DeepSeek、无人驾驶、无人机、阿尔法狗等向我们人类智慧提出一个又一个挑战时,我们决不能盲目地迷失于日新月异的AI技术的洪流之中,更不能被功能强大的AI技术所吓倒,而应该进一步反思技术理性的有限性和危害性,追问AI技术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在我看来,追问AI技术的本质,就是追问存在意义的解蔽方式。作为存在整体,它的意义对我们人类永远是遮蔽的,尽管我们人类可以通过自身拥有的智慧,甚至通过越来越进步的AI技术从某个侧面去解蔽和揭示存在的意义,但这种解蔽和揭示充其量也只是在某个方面的展显。因此在技术化人类日益成为现实的当今时代,当我们借助AI技术去解蔽和揭示存在意义的同时,也需要时刻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存在整体的意义仍在遮蔽之中,也就是说,存在的意义并不会因为AI技术的跃升而完全丧失,所以,AI带给我们的不是恐惧,而是希望,只要存在的意义还在,人类就有希望。 来源:《阅读时代》2025年第3期 作者:张廷国 编辑:胡雅诗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其它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谢谢】 |
19款电子扎带
电路板识别电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