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2025年自动驾驶真相调查:L3级真的能解放双手吗?

2025-3-18 07:2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09| 评论: 0
摘要: 一、L3级自动驾驶的“理想与现实”:解放双手?还是“甩锅”陷阱?2025年被称为“智能驾驶元年”,车企纷纷宣传L3级自动驾驶的“脱手驾驶”功能,但真相却让消费者大跌眼镜!法规定义:根据工信部《汽车驾驶自动化分 ...

一、L3级自动驾驶的“理想与现实”:解放双手?还是“甩锅”陷阱?

2025年被称为“智能驾驶元年”,车企纷纷宣传L3级自动驾驶的“脱手驾驶”功能,但真相却让消费者大跌眼镜!

  • 法规定义:根据工信部《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L3级仅允许在特定场景下由系统接管,驾驶员仍需随时准备接管,事故责任主体仍是驾驶员。
  • 实测数据:第三方机构测试显示,当前市面主流L3系统在城市复杂路况下,平均每10公里需人工接管1.2次,远未达到“解放双手”的承诺。

划重点:车企的“自动驾驶”宣传≠法律认可的“全自动”!用户仍是“背锅侠”!


2025年自动驾驶真相调查:L3级真的能解放双手吗?


二、事故责任“迷雾”:车企、车主、保险公司,谁该买单?

智能驾驶事故频发,责任划分成难题!

  • 现行法规: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即使启用自动驾驶功能,驾驶员仍需对事故负全责。2024年某品牌因自动驾驶误判导致追尾,法院判决车主承担70%责任。
  • 地方试点:北京等地通过立法明确,未配备驾驶员或安全员的L4级车辆,事故责任由车辆管理者承担。但L3级仍以驾驶员为主责。

案例警示:特斯拉FSD功能被曝“自动扣分”,压实线、闯黄灯频发,车主吐槽“辅助驾驶变违章神器”!


2025年自动驾驶真相调查:L3级真的能解放双手吗?


三、政策滞后与技术“画饼”:用户如何避坑?

车企的“期货功能”与政策空白,让消费者进退两难!

  • 技术局限:L3级功能仅支持高速公路等结构化道路,城市拥堵场景仍处实验室阶段。某车型城市NOA功能每5分钟需人工干预,体验与宣传天差地别。
  • 法律真空:中国尚未出台国家级自动驾驶责任法,各地法规分散。例如,深圳规定事故由驾驶人担责,武汉则要求无人车责任由企业承担。

避坑指南
1️⃣
合同细读:购车时确认车企是否要求签署“免责声明”,警惕“自动驾驶”文字游戏!
2️⃣
保险升级:加购“自动驾驶责任险”,部分险企已推出专项产品。


四、2025年行业破局:政策、技术、用户教育“三重门”

  • 政策突破:北京、武汉立法试点L3级车辆责任划分,工信部计划2025年启动L3认证,但初期适用范围极窄(如晴天高速公路单车道)。
  • 技术协同:车路云一体化(如北京600平方公里智能路侧覆盖)弥补单车智能短板,降低人工接管频率。
  • 用户觉醒:中汽协拟推“自动驾驶等级认证标识”,强制车企标注功能边界,终结“夸大宣传”!

五、消费者行动指南:智能驾驶≠“躺平驾驶”!



  • 功能甄别:区分“辅助驾驶(ADAS)”与“全自动驾驶(FSD)”,前者无法替代人类监控!
  • 数据维权:事故后保存行车数据(如系统日志、摄像头记录),作为责任认定关键证据!
  • 舆论监督:社交平台曝光车企宣传漏洞,倒逼行业透明化!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关注我们:东远物联

抖音

微信咨询

咨询电话:

199-2833-9866

D-Think | 广州东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白云区北太路1633号广州民营科技园科创中心2栋16楼

电话:+86 020-87227952 Email:iot@D-Think.cn

Copyright  ©2020  东远科技  粤ICP备2024254589号

免责申明:部分图文表述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